“孩子说他头痛,不想上学,可是去医院检查了也没查出问题来,现在已经没再上学……”
“孩子休学在家,整天只想着打游戏,说他两句就发火砸东西,好像没有手机就活不成了一样……”
“孩子明明小时候很乖的,现在长大了也不知道是叛逆期到了还是怎么了,一天到晚话都不说,学校都不去了……”
……
常常会遇到像这般倾诉的家长, 当孩子已经辍学有一段时间了,家长才开始后知后觉,开始焦虑、开始恐慌,最终向心理咨询求助。
孩子为什么突然就厌学了?孩子为什么变“坏”了,究竟是哪出了问题?
1. 厌学已久得不到有效正面关注
大多数孩子,特别是青少年,一旦辍学在家往往很难靠自己重新回到学校。
辍学的孩子一般在与家长的漫长博弈中,不断地去尝试父母的底线,尝试休学的可能性,没有人生目标的学生通过不用上学,来得到一些暂时的满足。
如此就认为自己更轻松,更舒服,无需去面对各种真实挑战。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策略去应对家长,最初有可能会因为某次身体的不适,达成在家休息的轻松体验和感受。
当体验到这种轻松自在的感受之后就会衍生出不愿去学校受苦的想法和念头。如果这时候家长没有觉察到危机,就会比较容易答应,只要有一次、两次、三次的得逞,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习得性的运用这种伎俩去满足自己放松的目的。
更有甚者,孩子会谎称自己有心理问题,用自己有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的缘由搪塞,家长则为了考虑孩子的安全,最后不得不妥协。
最初可能只是身体不舒服、或者有些厌学,但随着家长的纵容和逃避,渐渐地,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依然辍学在家,白白浪费了大好人生。
所以,首先各位家长要正视“孩子厌学”这件事情。
2. 在学校里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心孤独;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你的朋友,没有喜欢你的人,也没有你喜欢的人,你愿意在那里呆上3、5年甚至10多年吗?
没人愿意。如果在学校连个能一起开开心心聊天的人都没有,孩子又怎么可能喜欢上学呢?
孩子厌学有的时候是因为在学校里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升学或经常转学交不到朋友,被同学排挤,在学校演出时出丑,甚至是被收保护费,校园暴力等等。孤独、羞耻、恐慌,这些不愉快的体验会让孩子想要远离学校。
那么为了逃离学校,逃离那些人,孩子就会选择辍学,去到一个安全地方——家。在家里,就不用担心要交朋友了,也不用担心被嘲笑被欺负了。而一旦想到回到学校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孩子就更加不愿意去学校了。
另外,和老师的关系如果很糟糕也可能导致厌学。有研究表明,学生偏科或者厌学超过60%的原因是不喜欢老师、和老师有矛盾。
学生和老师关系不好会直接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老师不配合,甚至发生冲突,一不小心就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地步。喜欢一个老师,很简单地就会喜欢他的课;讨厌一个老师,很简单地就开始厌学了。
所以在学校里,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3. 学业上有挫败感
适当的挫折会激励人更加努力,但是持续的挫折会将人放弃。
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他的思维方式有关。思维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长型思维,一类是固定型思维。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而后者则认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是定量的,不会变化的。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容易放弃,也更能从过程中享受乐趣。所以,如果孩子自夸孩子聪明,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只和那些定量的天赋有关,不利于孩子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在学业上有挫败感是怎样的呢?
一种是,不论我怎么努力都考不好,不论我怎么学都学不会;另一种,是不论我拿多少次第一,家长老师都不满意,不论我多优秀都得不到认同。
这种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想法,“既然我再怎么努力都是这样,那我就不努力了吧”;“既然我再怎么优秀你们都不满意,那我就不努力了吧。”于是乎,孩子开始讨厌学习,甚至放弃学习。这个时候再受到一些刺激,比如来自父母老师的指责,或者无法考上想去学校,那么孩子就会逃避学习,直接辍学在家。
也有些厌学的孩子好不容易重新振作起来去学校了,但是因为学习跟不上,成绩下滑严重,在学业上有挫败感,又再度辍学。
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成就感,而不是无止境的挫败感。所以父母要对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坚毅、细节、注意力等方面多加肯定,让感受到成长的必然,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4.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庭的问题,孩子厌学,那么家庭教育很可能出了问题。
比较典型的是忽视、溺爱这两种类型。
忽视型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大量的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对孩子不听不管不问,很少关注。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那么有可能通过厌学、辍学等方式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但是父母往往会仍由孩子辍学,孩子就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不出门了。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是父母比较在乎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但是家庭缺乏规则和限制。孩子不想上学,父母因为溺爱孩子而无止境地满足孩子“不上学的愿望”的时候,父母越是溺爱,孩子就越难以重新回到学校,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家庭氛围也有影响,尤其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不和睦,孩子只要一学习耳边就会响起父母吵架的声音,又怎么会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呢?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因为癔症来做心理咨询,一番了解后发现他生病是因为父母吵架闹离婚,只要他不上学、生病父母就不会吵架。孩子在通过这种牺牲自己的方式来维系家庭。
5. 低自尊,低逆商
人就好比一个皮球,“打击”、“失败”就好比一股力,压在皮球上,皮球韧性强,再大的力压下来都能恢复原状;皮球韧性很弱,稍一用力就破了。
学习成绩、运动音乐、谈吐举止 等等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自尊自信、逆商情商、自我管理等等决定一个人的内在。
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家长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才艺,而忽视了对孩子自尊自信、逆商情商等方面的培养。孩子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却不见增长。
经常能看到一些学生跳楼自杀抑郁的新闻,不少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一点点打击都受不了。”但仔细想一想,作为家长有没有好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逆商呢?
对于厌学的孩子,尤其是辍学后要重新回到学校的孩子,需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跟上学习进度、如何一点一点进步等等,这个时候,逆商的作用就非常关键了。
告诫所有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在学业上有挫折,在人际关系上没有良好的互动,家长夫妻关系不和睦,家庭教育不一致等等现象,建议都要家庭咨询,对每个家庭成员做认知和行为各方面的修正,促进关系中爱的流通,而不是直接送到医院做诊断,因为这很容易给孩子贴上标签,对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增添心理健康的难度。